花园中的时光-印象派名画之《花园中的玛丽玫瑰》
在19世纪末北欧艺术的黄金时代,一幅凝聚着光与情感的作品悄然诞生,它不像宏大的历史画作那般壮阔,却以私密的温柔触动人心。这幅由丹麦画家佩德·塞弗林·柯罗耶(Peder Severin Krøyer,1851–1909)于1893年创作的《花园中的玛丽(玫瑰)》
在19世纪末北欧艺术的黄金时代,一幅凝聚着光与情感的作品悄然诞生,它不像宏大的历史画作那般壮阔,却以私密的温柔触动人心。这幅由丹麦画家佩德·塞弗林·柯罗耶(Peder Severin Krøyer,1851–1909)于1893年创作的《花园中的玛丽(玫瑰)》
在19世纪末的澳大利亚艺术史上,一幅名为《门通假日》(A Holiday at Mentone)的画作以其轻盈的笔触与闲适的氛围,成为澳大利亚印象派运动的标志性作品。这幅由查尔斯·康德尔(Charles Conder,1868–1909)于1888年创作的油画
在19世纪末的澳大利亚艺术史上,一幅名为《灌木田园》(Bush Idyll,又译《丛林田园诗》)的画作,以其诗意的氛围和民族精神,成为澳大利亚印象派的标志性作品。这幅由弗雷德里克·麦库宾(Frederick McCubbin,1855-1917)于1893年创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写意山水画与西方印象派风景油画作为东西方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表现性绘画形式,分别以“笔墨”与“光色”为语言核心,在各自文化体系中实现了对自然与精神的深度表达。本文以表现论为理论基点,系统比较中国写意山水画与印象派风景油画在绘画观念、审美理想、
泰莱马科·西尼奥里尼(Telemaco Signorini)1835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是19世纪意大利重要的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致力于研究光影互动的绘画技法。他是佛罗伦萨“马基亚奥利派”(Macchiaioli)的核心成员之一。这群意大利画家摒弃了意大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于1867年创作的《圣阿德雷斯的花园》(Garden at Sainte-Adresse),是印象派发展初期的关键作品。这幅尺寸为98.1×129.9厘米的布面油画,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其独
本案是keith律所联合Ference & Associates 律所在宾夕法尼亚州发起的版权维权案件,原告是来自南非的艺术家Nicolette Rahner,于2024年12月10日在美国注册了6个版权证书,本次维权主要针对版权号为:VA 2-429-889
佳士得伦敦将于10月15日隆重举行万众瞩目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晚间拍卖,汇聚印象派时期到当代艺术先锋的重要力作。拍卖云集不同世代艺术家的力作,颂扬印象派时期至今的创新精神、无限创意和深远影响。
在国际上,盟友越少的国家,越容易被发达国家“霸凌”。当被157个国家认可国家主权以后,巴勒斯坦方才明白朋友多的要紧性。
当 19 世纪中叶,法国户外写生的阳光穿越百年落在深圳坂田天安云谷小蘑菇艺术馆 (MArtechall),一场印象派的 “时空对话” 正式开启。2025 年 10 月 1 日,首个印象派 150 周年全球纪念展的中国首站盛大开展 —— 这颗从巴黎玛摩丹莫奈博物
正值印象派艺术运动 150 周年,一场风靡全球的 “印象派 150 周年光影展” 即将登陆中国,并将深圳作为全球巡展的中国首站。展览将于 2025 年 10 月 1 日至 2026 年 1 月 31 日在深圳坂田天安云谷小蘑菇艺术馆(MArtechall)隆重
上海浦东美术馆举办的“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展览中,通过5件关键作品真迹,清晰串联起法国绘画从新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到印象派的过渡脉络,每件作品均从题材、技法与时代背景出发,展现特定艺术流派的核心特质。
“印象派”这个词一出场,就带着画廊的光影与油彩的气味;搬进音乐史后,它又被贴在德彪西的额头上,仿佛一切听觉的朦胧、色彩和氛围都能从这三个字读出。可问题是:把德彪西归为“印象派”,是学术上的准确判断,还是一种方便的比喻?
每次莫奈、梵高的原作来国内展出,画前都是里三层外三层。说起西方艺术,一下子想起的仍然是向日葵和睡莲。如此被大众喜爱的印象派,为什么在近两百年后的今天,还被认为是新鲜甚至先锋的?